中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

被引:101
作者
谢富仁
祝景忠
粱海庆
刘光勋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北京,中国北京,中国北京,中国北京
关键词
中国西南; 现代构造应力场; 断层滑动方向; 应力张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区域范围大量活动断层擦痕的观测,利用由断层滑动方向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获得西南区41个测区(点)上58个构造应力张量的方向结构特征,并综合震源机制解、原地应力测量,得出中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1)中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自第四纪早更新世末期或中更新世以来是持续稳定的;(2)构造应力作用以水平为主;(3)最大主应力轴方位由北到南呈规则转动的趋势.在北部松潘、龙门山地区为NEE-SWW 方向,到中部川西地区转为近 E-W 方向,再到云南地区转为 NNW-SSE 或近 N-S 方向;(4)区域构造应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5)地壳深部与浅部应力状态在主方向和应力结构类型上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构造应力张量分期研究的结果还初步表明,在第四纪早期,西南地区主要受到来自印度板块的侧压作用.受此侧压的影响,区域构造应力场主要表现为北东-近东西方向的挤压.
引用
收藏
页码:408 / 418+521 +52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滇西北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 [J].
谢富仁,刘光勋,梁海庆 .
地震地质, 1994, (04) :329-338
[2]   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区域新构造应力场分析 [J].
谢富仁 ;
刘光勋 .
中国地震, 1989, (03) :28-38
[3]   由多个小震推断的青甘和川滇地区地壳应力场的方向特征 [J].
许忠淮 ;
汪素云 ;
黄雨蕊 ;
高阿甲 ;
金小锋 ;
常向东 .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5) :476-486
[4]   我国现今地应力状态及有关问题 [J].
李方全 ;
刘光勋 .
地震学报, 1986, (02) :156-171
[5]   我国滇西北地震活动区的活动构造与应力状态 [J].
刘光勋 ;
李方全 ;
李桂荣 .
地震地质, 1986, (01) :1-14
[6]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J].
鄢家全 ;
时振梁 ;
汪素云 ;
环文林 .
地震学报, 1979, (01) :9-24
[7]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J].
阚荣举 ;
张四昌 ;
晏凤桐 ;
俞林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96-109
[8]   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新生代地层及构造的初步观察 [J].
赵国光 .
地质论评, 1965, (05) :345-358
[9]  
海原活动断裂带[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