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震源机制解对中国西南及邻区进行应力分区的初步研究

被引:75
作者
崔效锋
谢富仁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北京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应力分区; 中国西南及邻区; 反演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1 [地震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将滑动方向拟合法引入应力分区的研究中, 以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出的断层面上剪应力的方向和相对大小作为判定条件, 对一地区的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逐一筛选, 确定受各个不同构造应力场控制的地震, 然后再根据地震的震中分布划分应力分区, 我们称之为逐次收敛法. 通过对297 个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反演分析, 认为中国西南及邻区可分为5 个应力分区,并计算出5 个应力分区相应的3 个主应力的方向和应力形因子Φ的大小.
引用
收藏
页码:513 / 5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 [J].
谢富仁 ;
祝景忠 ;
粱海庆 ;
刘光勋 .
地震学报, 1993, (04) :408-418+521
[2]   由多个小震推断的青甘和川滇地区地壳应力场的方向特征 [J].
许忠淮 ;
汪素云 ;
黄雨蕊 ;
高阿甲 ;
金小锋 ;
常向东 .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5) :476-486
[3]   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唐山余震区的平均应力场 [J].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1985, (04) :349-362
[4]   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富蕴地震断裂带应力场 [J].
许忠淮 ;
戈澍谟 .
地震学报, 1984, (04) :395-404
[5]   四川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和现代构造运动特征 [J].
成尔林 .
地震学报, 1981, (03) :231-241
[6]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J].
阚荣举 ;
张四昌 ;
晏凤桐 ;
俞林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96-109
[7]  
中国地震震源机制[M]. 学术书刊出版社 , 张诚等编著, 1990
[8]  
Friction of rocks[J] . J. Byerlee.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 1978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