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之手”会加重“成本病”吗——基于经济增长分解框架下的测算与分析

被引:13
作者
宋建 [1 ]
王静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南京审计大学政治与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资源错配; 边际产出率; 产业结构; 结构红利; 成本病;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8.02.010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借鉴Massell增长源分解模式,构建了一个基于总产出生产函数的核算框架,将服务业"成本病"与"结构红利"效应从劳动要素再配置效应中分离,并分析行业资源错配对总体经济TFP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业劳动边际产出率低于非农部门,劳动要素更多由农业转出,而要素扭曲降低了农业劳动转出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劳动的"转出效应",这在东中部最为明显;(2)劳动由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出效应"对TFP贡献率为负值,发现从1992年开始出现"成本病"现象,而且在经济周期内不断增长;(3)农业劳动转出存在明显的"结构红利",而且高于服务业份额提升带来的"成本病"效应,总体经济仍表现为"结构红利"。进一步发现,要素扭曲阻碍了劳动向非农的转移,减弱了农业劳动的"转移效应",而要素价格扭曲导致服务产品价格上涨,使得"成本病"现象更加明显,不利于TFP的提升,而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靠劳动数量效应起作用。研究结果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释放经济增长新动力富有启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5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服务业成本病——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J].
宋建 ;
郑江淮 .
产业经济研究, 2017, (02) :1-13
[2]   第三产业份额提升是结构红利还是成本病 [J].
李翔 ;
刘刚 ;
王蒙 .
统计研究, 2016, 33 (07) :46-54
[3]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要素配置效率——兼对“结构红利假说”的再检验 [J].
王鹏 ;
尤济红 .
经济学动态, 2015, (10) :70-80
[4]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J].
杨汝岱 .
经济研究, 2015, 50 (02) :61-74
[5]   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J].
龚关 ;
胡关亮 .
经济研究, 2013, 48 (04) :4-15+29
[6]   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研究新进展 [J].
王耀中 ;
陈洁 .
经济学动态, 2012, (06) :123-129
[7]   价格扭曲、要素错配和效率损失:理论和应用 [J].
陈永伟 ;
胡伟民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4) :1401-1422
[8]   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 [J].
聂辉华 ;
贾瑞雪 .
世界经济, 2011, 34 (07) :27-42
[9]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2) :55-65
[10]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 [J].
刘伟 ;
张辉 .
经济研究, 2008, 43 (11)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