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份额提升是结构红利还是成本病

被引:33
作者
李翔 [1 ]
刘刚 [1 ,2 ]
王蒙 [1 ]
机构
[1] 曲阜师范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第三产业份额提升; 结构红利; 鲍莫尔成本病; 偏离份额分析法;
D O I
10.19343/j.cnki.11-1302/c.2016.07.006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摘要
经济"新常态"下,结构与速度的关系引发广泛关注。本文尝试回答以下"结构—速度"命题:第三产业份额提升究竟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结构红利,还是降低增长速度的"成本病"?具体而言,本文利用既有的"偏离份额法"公式,将经济增长速度分解为"产业内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和"生产要素扩张"三部分,将经济总体划分为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用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量化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分析第三产业份额提升对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份额提升对增长速度的影响,分别在1994年和2001年经历了从结构红利向成本病的转变。结构红利和鲍莫尔成本病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假说并不矛盾,传统研究得出的"矛盾"结论是统计和核算口径不一致造成的。就第三产业的份额而言,至少在2001年之后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之间已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将结构调整与增速放缓相联系的观点,在经济"新常态"下具有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必然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研究新进展 [J].
王耀中 ;
陈洁 .
经济学动态, 2012, (06) :123-129
[2]   资源再配置与中国工业增长:1985~2007年 [J].
曾先峰 ;
李国平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28 (09) :3-18
[3]   中国三次产业的资本存量测算 [J].
李仁君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28 (02) :47-52
[4]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 [J].
刘伟 ;
张辉 .
经济研究, 2008, 43 (11) :4-15
[5]   劳动力流动、资本转移和生产率增长——对中国工业“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 [J].
李小平 ;
陈勇 .
统计研究, 2007, (07) :22-28
[6]  
体制转换中的中国工业生产率[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郑玉歆,(美)罗斯基(Rawski,ThomasG.)主编, 1993
[7]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J] . Michael Peneder.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2002 (4)
[8]  
Productivity growth in Asian manufacturing: the structural bonus hypothesis examined[J] . Marcel P Timmer,Adam Szirmai.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2000 (4)
[9]  
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J] . William J. Baumol.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6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