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及经济增长模式的经验分析——对30个省(市、自治区)的实证考察

被引:13
作者
庞瑞芝
杨慧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全要系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 增长模式;
D O I
10.19361/j.er.2008.06.003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经济增长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生产力的成长。由于中国省际之间差异巨大,各地区生产力成长模式各不相同。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各地区生产力成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生产力成长分属不同类型,有悲惨增长型、低增长型、中等增长型和高增长型。影响各地区生产力成长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有:各地区市场化程度、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政府作用和对外开放程度。由于各地区生产力成长的主导因素不同,各地区增长模式不尽相同,有市场导向模式、内涵增长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以及综合发展模式。针对不同增长模式,各地区在提升生产力、改进增长模式方面需要不同的优化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APEC的实证研究 [J].
王兵 ;
吴延瑞 ;
颜鹏飞 .
经济研究, 2008, (05) :19-32
[2]   适宜技术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基于IDEA的经验分析 [J].
杨文举 .
经济评论, 2008, (03) :28-33
[3]   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评析 [J].
李双杰 ;
左宝祥 .
经济师, 2008, (05) :15-16
[4]   交通行业生产率变动的Bootstrap-Malmquist指数分析(1980—2005) [J].
王亚华 ;
吴凡 ;
王争 .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891-912
[5]   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新的估计 [J].
吴延瑞 .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827-842
[6]   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 [J].
胡鞍钢 ;
郑京海 ;
高宇宁 ;
张宁 ;
许海萍 .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933-960
[7]   R&D溢出渠道、异质性反应与生产率:基于178个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高凌云 ;
王永中 .
世界经济, 2008, (02) :65-73
[8]   中国信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J].
徐盈之 ;
赵豫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10) :45-52
[9]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与决定因素:1996-2003 [J].
金相郁 .
经济评论, 2007, (05) :107-112
[10]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岳书敬 ;
刘朝明 .
经济研究, 2006, (04) :90-9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