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介入治疗术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刘敏洁
机构
[1]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缺血性; 介入治疗; 再灌注损伤; 艾灸; 炎症细胞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艾灸对介入治疗术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PTAS)介入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足三里(双侧)、绝骨(双侧)艾灸治疗。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高度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血浆IL-1β、IL-6、hs-CRP水平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各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绝骨穴可显著改善介入治疗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减少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27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微RNAs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及对其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附视频 [J].
曹小雨 ;
杨秀芬 .
医学综述, 2016, (16) :3128-3133
[2]   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斑块及血清OxLDL、hs-CRP的影响 [J].
何苏 ;
黄莺莺 ;
隆世宇 .
海南医学, 2016, 27 (01) :30-31
[3]   血脑屏障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 [J].
玛娜璐璐 ;
孙逸坤 ;
高永红 ;
朱海燕 ;
吕晞滢 ;
董玢 ;
赵一舟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 (28) :5571-5575
[4]   脑缺血损伤的炎症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J].
王峰 ;
崔娟娟 ;
郭健 ;
李志坚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 (09) :2575-2577
[5]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 [J].
周华东 .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 26 (03) :35-37
[6]   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范晓迪 ;
刘建勋 ;
林成仁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4, 30 (03) :300-305
[7]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J].
陶曼丽 ;
梁志刚 ;
李伟 ;
于国平 .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12) :993-997
[8]   “第四届国际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学术交流会”纪要 [J].
曲东锋 ;
李宏建 ;
陈兴洲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3, (06) :477-478
[9]   正常与脑梗死后大鼠来源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对比 [J].
王建平 ;
余列 ;
蒋超 ;
陈明 ;
王梦涵 ;
欧春影 ;
王新新 ;
周晨光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 22 (02) :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