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聚经济的多维性及其实证检验

被引:18
作者
苏红键 [1 ]
魏后凯 [1 ]
邓明 [1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
关键词
城市集聚经济; 规模效应; 密度效应; 结构效应;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4.05.011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城市集聚经济具有多维性,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不同维度特征都会对集聚经济效应的大小产生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规模效应、密度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维度的城市集聚经济综合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0年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城市集聚经济的三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范围内,虽然规模效应表现出显著倒U型特征,但是结合最优值在样本区间的分布来看,规模效应基本支持了城市规模越大生产率越高的观点,弹性系数约为1.66%1.94%;密度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按城区总人口比建成区面积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值约为1.30万人/平方公里;结构效应在劳均产值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工资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文章对研究结果做了稳健性分析及进一步解释,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得到关于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密度效应、最优城市人口密度与集约型城镇化 [J].
苏红键 ;
魏后凯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10) :5-17
[2]   构建面向城市群的新型产业分工格局 [J].
魏后凯 .
区域经济评论, 2013, (02) :41-43
[3]   倒“U”型城市规模效率曲线及其政策含义——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率的比较研究 [J].
王业强 .
财贸经济, 2012, (11) :127-136
[4]   产业专业化、职能专业化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单位面板数据的研究 [J].
苏红键 ;
赵坚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4) :25-34
[5]   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 [J].
王小鲁 .
经济研究, 2010, 45 (10) :20-32
[6]   集聚经济与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刘修岩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7) :109-119
[7]   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 [J].
范剑勇 .
经济研究, 2006, (11) :72-81
[8]   最佳城市规模理论与实证分析:以中国三大直辖市为例 [J].
金相郁 .
上海经济研究, 2004, (07) :35-43
[9]   优化城市规模 推动经济增长 [J].
王小鲁 ;
夏小林 .
经济研究, 1999, (09) :22-29
[10]  
空间分工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苏红键.北京交通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