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中的利益平衡——以“成都经验”为例

被引:18
作者
万广军 [1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2] 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
关键词
农村产权; 抵押融资; 利益平衡; 成都经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1204 ; 120405 ;
摘要
集体土地所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要求相关法律对集体土地权利的抵押权能加以约束。在制度约束下,各地探索选择以政府主导为主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路径,使得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各参与主体间出现利益失衡,影响政策实施效果。成都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本文以"成都经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农村产权权能的回归和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模式的协同,矫正利益失衡,平等保护各主体权益,完善成都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措施,为全国农村产权改革提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抵押物残缺、担保机制与金融支持土地流转:成都案例 [J].
王越子 ;
杨雪 .
西南金融, 2010, (02) :30-32
[2]   粮食直接补贴对象的选择及其实证分析——以安徽省粮食补贴的实地调查为例 [J].
郭云辉 ;
王红蕾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9 (04) :35-39
[3]   民事基本法的平民化与民事公证 [J].
杨遂全 .
中国司法, 2006, (11) :59-62
[4]   论农地金融制度中的组织设置和风险分担 [J].
韩曙平 .
经济问题探索, 2005, (10) :61-64
[5]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种“土地换保障”的方案 [J].
马小勇 ;
薛新娅 .
宁夏社会科学, 2004, (03) :59-63
[6]   博弈与均衡:农地金融制度绩效分析——贵州省湄潭县农地金融制度个案研究与一般政策结论 [J].
罗剑朝 ;
聂强 ;
张颖慧 .
中国农村观察, 2003, (03) :43-51+81
[7]   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抵押制度的几点立法思考 [J].
李龙浩 ;
张春雨 ;
李晓峰 .
中国土地科学, 1999, (03) :2-6
[8]  
民法的经济分析[M]. 法律出版社 , (德) 斯卡夫, 2009
[9]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 .2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