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物残缺、担保机制与金融支持土地流转:成都案例

被引:13
作者
王越子
杨雪
机构
[1]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关键词
抵押物残缺; 担保机制; 土地流转; 成都案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1204 ; 120405 ;
摘要
抵押担保在一定程度上是防止农村信贷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行手段。但成都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入担保机制后激励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这根源于"三农"领域比较收益较低与风险较高之间的矛盾冲突、抵押物残缺以及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不健全等因素。其解决思路在于着力推进制度创新,积极化解影响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的因素,不断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构建政府担保机制解决农民融资困难——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 [J].
钱龙 ;
张桥云 .
中国软科学, 2008, (12) :46-53+85
[2]   抵押担保及其违约成本对借贷交易的影响研究 [J].
卢新 ;
万解秋 .
现代经济探讨, 2007, (04) :48-51
[3]   论抵押担保在不对称信息信贷市场中的作用 [J].
谢进城 ;
张家峰 .
经济评论, 2003, (06) :99-103
[4]   对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及金融需求情况的调查 [J].
张瑞怀 .
中国金融, 2009, (15) :77-78
[5]   金融支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调查与思考 [J].
雷永健 .
西南金融, 2009, (01)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