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人的大国追求:知识建构和外交实践——基于民国国际关系研究文献的分析(1912-1949年)

被引:8
作者
毛维准 [1 ,2 ]
庞中英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知识建构; 学人; 外交; 大国; 国际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8 [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030207 ;
摘要
民国时期的中国在短暂发展中逐步摆脱列强侵蚀,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向世界大国的跨越。其中,知识分子不但在知识建构而且在外交实践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知识建构方面,知识分子主动接引西方知识,并基于中国传统试图形成一个新的国际关系认知框架,缓解外来知识冲击和天下体系崩溃的挫折感,使中国更加从容地面对"新"世界,塑造了国人特别是精英对国际事务的认知。同时,知识分子积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展现了中国对世界的知识责任。在外交实践方面,民国知识分子建立了中国近代外交体制,培育了大批外交人才,实现了外交现代化,快速融入了国际体系。特别是当国难来临之时,知识分子或利用国际事务专长投入到职业外交中,或利用学识为外交决策提供建言,或利用知识武器在国际舞台上为国家政策辩护。
引用
收藏
页码:4 / 42+157 +157
页数:40
相关论文
共 90 条
[1]   民国时期的国际关系研究 [J].
毛维准 .
国际政治科学, 2011, (02) :107-145+4
[2]   民国职业化外交成效的检验——以陈介外交活动为考察中心 [J].
戴洁颖 ;
卢高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01) :329-331
[3]   清末民初外交官群体素质比较——中国外交近代化历程探析 [J].
曹倩琴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0 (06) :101-103+109
[4]   洋务时期国人对近代国际局势与国际公法的比附 [J].
张卫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6) :79-97+158
[5]   中国人与主权观念:从被迫接受到主动建构 [J].
屈从文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6) :64-78+157
[6]  
王芃生,被世人遗忘的“国宝”[J]. 袁南生.纵横. 2010(05)
[7]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 [J].
左双文 ;
王杰 .
史学月刊, 2010, (01) :5-16+56
[8]   地缘政治与战国策派考论 [J].
张江河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01) :42-48
[9]   略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 [J].
熊婧娟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 (03) :93-97
[10]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对德政策——以朱家骅使德计划为中心 [J].
李乐曾 .
德国研究, 2009, 24 (03) :45-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