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非农就业与农户增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60
作者
张兵 [1 ,2 ]
李娜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2] 河海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非农就业; 农户增收; 农村劳动力; 中介效应模型;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22.0007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249.2 [中国];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1201 ; 020204 ;
摘要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农户增收和共享经济增长红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农户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农户收入尚处于较低水平。48.0%的农户非农就业水平为0,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仍是一项严峻任务。数字普惠金融、非农就业均正向促进农户收入增加,非农就业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渠道,中介效应占比为3.507%。另外,相较于财富较多的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富较少农户的增收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为不同农户精准提供数字金融产品;鼓励引导使用数字金融产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水平,进而带动农户收入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249 / 26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J].
张庆君 ;
黄玲 .
江汉论坛, 2021, (10) :41-51
[2]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 [J].
王永仓 .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1, (06) :94-109
[3]   虚拟社会网络、收入状况与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基于闽豫川农户调研数据 [J].
杨思宇 ;
杨龙 ;
李羿枝 ;
谢昌凡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1, 42 (03) :451-461
[4]   信贷可得性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尹鸿飞 ;
张兵 ;
徐章星 .
世界经济文汇, 2020, (05) :89-104
[5]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居民创业 [J].
张林 ;
温涛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 (04) :85-95+107
[6]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基于经济增长与创业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 [J].
杨伟明 ;
粟麟 ;
王明伟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20, 22 (04) :83-94
[7]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 [J].
郭峰 ;
王靖一 ;
王芳 ;
孔涛 ;
张勋 ;
程志云 .
经济学(季刊), 2020, 19 (04) :1401-1418
[8]   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J].
万佳彧 ;
周勤 ;
肖义 .
经济评论, 2020, (01) :71-83
[9]   互联网使用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兼论对家庭分工模式的影响 [J].
张景娜 ;
朱俊丰 .
财经科学, 2020, (01) :93-105
[10]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J].
吕雁琴 ;
赵斌 .
金融与经济, 2019, (12) :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