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在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中的比较

被引:113
作者
赵丽 [1 ]
朱永明 [1 ]
付梅臣 [2 ]
张蓬涛 [1 ]
曹银贵 [2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主成分分析(PCA); 农村地区; 熵值法; 石家庄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该文以石家庄市为例,从利用程度、投入强度、产出效果和可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熵值法,对1999、2005和2008年3个时间点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2种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集约度等级划分,2种方法测算的农村居民点集约度级别差基本控制在±1范围内,仅个别县(市)级别差为±2。对于集约度变化率,2种方法在1999-2005年、2005-2008年和1999-2008年3个不同时段数值变化方向上基本保持一致,熵值法测算所得农居点集约度的变化率明显高于PCA测算所得集约度变化率。对于空间分布上,在同一时间点2种方法所划分的农居点集约度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2种方法的结果差异主要与其计算所得的权重差异、结果处理差异、方法理论差异、数据标准化处理差异等有关。建议在农居点集约度评价中,如果涉及一个或多个时间段的评价,熵值法较为适用;如果仅对某一具体年份进行评价,则可考虑采用PCA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35 / 2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京郊不同城市功能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比较研究 [J].
曲衍波 ;
张凤荣 ;
郭力娜 ;
李灿 ;
姜广辉 .
资源科学, 2011, 33 (04) :720-728
[2]   石家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J].
刘巧芹 ;
连季婷 ;
黄艳梅 ;
李子君 ;
郭爱请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11, (02) :61-64+86
[3]   广西贵港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J].
林伟丽 ;
周兴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1) :17695-17698
[4]   我国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研究 [J].
韩丹 ;
冯长春 ;
古维迎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0, (05) :29-35
[5]   河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J].
张清军 ;
曹秀玲 ;
鲁俊娜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7) :312-317
[6]   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实证研究 [J].
周跃云 ;
赵先超 .
经济地理, 2010, 30 (06) :1011-1015
[7]   北京市海淀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 [J].
陈曦炜 ;
宋伟 .
资源科学, 2009, 31 (10) :1772-1778
[8]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与应用 [J].
姜海 ;
曲福田 ;
欧名豪 ;
欧维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1) (S1) :117-123
[9]   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J].
赵丽 ;
付梅臣 ;
张建军 ;
郑新奇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2) :89-94
[10]   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为例 [J].
邵晓梅 ;
王静 ;
许月卿 ;
毛群谊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3) :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