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可达性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划分

被引:22
作者
蒋海兵 [1 ,2 ]
徐建刚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盐城师范学院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时间可达性; 腹地; 经济区划;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10.04.023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在全国地级以上中心城市腹地划分中同时考虑中心城市综合规模与交通条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指标体系评价城市综合规模,并通过场强模型,借助GIS软件,采用成本加权栅格法与空间叠加等技术得到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场强,并划分城市腹地.结果表明:全国场强整体格局为东、中、西递减趋势,高场强区呈现出东部成片、中部成串、西部成点状的特点,高场强区沿快速交通干道向外延伸.中心城市腹地空间关系体现空间等级层次关系.根据腹地分析结果与行政范围,将全国划分为3个一级经济区,9个二级经济区,33个三级经济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4+69 +6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的ESDA-GIS [J].
潘竟虎 ;
冯兆东 ;
董晓峰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5-50
[2]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的测度分析 [J].
潘竟虎 ;
石培基 ;
董晓峰 .
地理学报, 2008, (06) :635-645
[3]   江苏省城市经济影响区格局变化 [J].
朱杰 ;
管卫华 ;
蒋志欣 ;
甄峰 .
地理学报, 2007, (10) :1023-1033
[4]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及旅游经济联系——以四川省为例 [J].
杨国良 ;
张捷 ;
艾南山 ;
刘波 ;
王瑞霞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24-30
[5]   广州城市腹地划分及变化研究 [J].
孔凡娥 ;
周春山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6, (04) :7-12
[6]   基于GIS技术的贵州省城市影响腹地划分 [J].
易芳馨 ;
殷会良 .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88-91+95
[7]   沪宁杭地区城市影响腹地的划分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J].
王德 ;
郭洁 .
城市规划汇刊, 2003, (06) :6-11+95
[8]   中心城市空间影响范围的近似性划分 [J].
郭庆胜 ;
闫卫阳 ;
李圣权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3, (05) :596-599
[9]   Voronoi图用于确定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 [J].
王新生 ;
刘纪远 ;
庄大方 ;
姜友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256-260
[10]   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 [J].
周一星 ;
张莉 .
地理学报, 2003, (02) :27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