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及旅游经济联系——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40
作者
杨国良 [1 ]
张捷 [1 ]
艾南山 [2 ]
刘波 [1 ]
王瑞霞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2]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3] 四川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
关键词
旅游城市; 旅游景点; 空间分形; 旅游经济联系; 四川省;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07.04.032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四川省旅游城市、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具有局部分形性质.以2004年为例,通过分析城市旅游流规模结构是否满足齐夫法则,进一步印证了四川省旅游系统空间分形特征的存在.借助引力模型分析了四川省旅游系统内部旅游经济联系的强度和方向,旅游经济联系量主要集中在少数城市,其中成都的联系量占全省的32.2%.旅游经济联系的方向以成都为强中心,向外形成两个同心圆圈层:第一圈层包括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5个城市,构成强旅游经济联系圈;第二圈层包括遂宁、南充、广安、内江、自贡、泸州、宜宾、雅安、马尔康等城市,它们与成都有较强的旅游经济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2]   中国省际及主要旅游城市旅游规模 [J].
朱竑 ;
吴旗韬 .
地理学报, 2005, (06) :41-49
[3]   甘肃省中心城市等级划分及其空间联系测度 [J].
蒲欣冬 ;
毛利伟 ;
魏立军 .
兰州大学学报, 2004, (06) :101-105
[4]   Zipf维数和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值的关系探讨 [J].
谈明洪 ;
范存会 .
地理研究, 2004, (02) :243-248
[5]   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特征及其与水系分布的关系探讨 [J].
刘继生 ;
陈彦光 .
地理科学, 2003, (06) :713-720
[6]   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秦耀辰 ;
刘凯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4) :426-436
[7]   西部地区河谷型小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 [J].
徐丽华 ;
陈怀录 ;
岳文泽 .
兰州大学学报, 2002, (06) :104-109
[8]   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 [J].
陈彦光 ;
周一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823-830
[9]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及其空间结构的分维描述方法 [J].
刘明华 ;
陈彦光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209-213+219
[10]   分形论、界壳论与山地研究理论及地理学创新和发展 [J].
黄震方 ;
朱晓华 .
山地学报, 2001, (01)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