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的山地农村居民点适宜度评价

被引:86
作者
秦天天 [1 ]
齐伟 [1 ]
李云强 [1 ]
曲衍波 [2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生态位; 山地; 适宜性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为了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运用复合生态位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栖霞市山地特点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方面选取相关指标,选取地形位、坡向、水源影响度、地质灾害作为生态条件的评价指标;生产条件选取工商业用地比例、工商业用地可达性、耕地和园地面积、耕地和园地可达性作为评价指标;生活条件选取农村居民点规模、城镇中心可达性和道路通达度作为生活条件评价指标。采用可达性测算、聚类分析、适宜性评价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适宜性等级,并与提取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相叠加,将农村居民点分为重点发展型、适度发展型、限制扩建型和优先整治型4种类型,分别占总规模的35.19%、35.10%、20.29%和9.42%。重点发展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完善,建议有序调整内部结构促进集约利用;适度发展型村庄处于起步阶段,受闲散地较多、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的限制,建议盘活存量用地,循环利用旧宅基地和闲置宅基地;限制扩建型受地形复杂、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限制,建议维持现状,引导人口外迁,推动宅基地腾退;优先整治型受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脆弱、离水源较远,交通不便,易发灾害限制,建议村庄搬迁。最后结合研究区山地农村居民点特点提出了不同类型居民点相应的调控模式。研究能够揭示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和适宜性,为当前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丰富了生态位理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对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175 / 51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 [J].
潘竟虎 ;
靳学涛 ;
韩文超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1 (01) :127-133
[2]   平邑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 [J].
车明亮 ;
聂宜民 ;
姜曙千 ;
张建华 ;
段瑞军 ;
赵梅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S2) (S2) :360-365
[3]   基于生态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 [J].
曲衍波 ;
张凤荣 ;
姜广辉 ;
关小克 ;
郭力娜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11) :290-296
[4]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效果分析——基于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 [J].
谷晓坤 ;
卢新海 ;
陈百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10) :1649-1657
[5]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与优化 [J].
孔雪松 ;
刘艳芳 ;
邹亚锋 ;
陈奕云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8) :296-301
[6]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区位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 [J].
朱雪欣 ;
王红梅 ;
袁秀杰 ;
侯欣欣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6) :326-333
[7]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 [J].
关小克 ;
张凤荣 ;
赵婷婷 ;
方磊 ;
朱泰峰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3) :114-118+128
[8]   基于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J].
刘仙桃 ;
郑新奇 ;
李道兵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02) :30-33+93
[9]  
胶东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J]. 斯钧浪,齐伟,曲衍波,李乐.应用生态学报.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