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法与专利法中“惩罚性赔偿”之非惩罚性

被引:65
作者
蒋舸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著作权法; 专利法; 惩罚性赔偿; 加重赔偿; 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著作权法与专利法应引入加重赔偿,但不应追求惩罚目的,"惩罚性赔偿"的术语在创新规则体系中有误导性。创新领域的救济以最佳预防为上限,而惩罚的本质是独立于预防目的的责难,二者无法兼容。创新具有连续性,在后创新常常无法绕开在前创新的产权瓶颈,因此合理的创新规则不能只保护在先创新者,还需激励在后创新者。同时,集体理性选择了模糊的智力成果产权边界,从而给在后创新带来巨大的侵权风险,这要求救济不仅要避免补偿不足、预防不力,还要警惕预防过度。在著作权与专利法领域,加重赔偿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个案中的完全补偿,特殊情况下也可追求宏观层面的最佳预防,但不应超出预防之需追求非功利的惩罚效果。加重赔偿之"非惩罚性"能够缓解其与填平原则的冲突,有助于降低主观要件给损害赔偿带来的不确定性。加重的幅度应与后来者利用在先智力成果的创新程度相关,而与侵权人的支付能力无关。如有可能,法官应在衡量其他救济手段威慑效果的前提下,确定损害赔偿所追求的最佳预防。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9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中国专利质量报告——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制度实施情况研究 [J].
董涛 ;
贺慧 .
科技与法律, 2015, (02) :220-305
[2]   论重混创作行为的法律规制 [J].
胡开忠 .
法学, 2014, (12) :89-97
[3]   “今日头条”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J].
王迁 .
中国版权, 2014, (04) :5-10
[4]   论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引进及实施 [J].
罗莉 .
法学, 2014, (04) :22-32
[5]   知识产权确权模式选择理论 [J].
崔国斌 .
中外法学, 2014, 26 (02) :408-430
[6]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演进与适用 [J].
朱广新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03) :104-124+206
[7]   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抑或摒弃 [J].
李晓秋 .
法商研究, 2013, 30 (04) :136-144
[8]   土地所有权的起源和废弃——一个基于人口增长和人口大毁灭的理论模型 [J].
杨志文 .
社会科学战线, 2013, (06) :56-64
[10]   知识产权人停止侵害请求权的限制 [J].
李扬 ;
许清 .
法学家, 2012, (06) :75-9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