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中游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63
作者
赵锐锋
姜朋辉
赵海莉
樊洁平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黑河中游; 湿地景观; 破碎化过程; 景观指数; 驱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1 [流水地貌学、湿润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1975—2010年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选取斑块密度指数(PD)、景观内部生境面积指数(IA)、斑块平均面积指数(MPS)、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FS1、FS2)等具有典型生态意义的景观指数模型,系统分析了黑河中游湿地景观的破碎化过程,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影响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35年来,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化主要表现为斑块平均面积的萎缩,斑块密度的上升以及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的增大。整个研究时段内,研究区湿地斑块平均面积减少了48.95hm2,斑块密度的上升0.006个/hm2;导致黑河中游湿地景观破碎化发生和发展的驱动力包含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自然因子对湿地景观破碎化进程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上,而且气温对湿地景观破碎化进程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降水。但在1975—2010年间的这一较小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破碎化的贡献率明显高于自然因子,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强以及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是引发黑河中游湿地景观破碎化的主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436 / 444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1]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管理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程国栋, 2009
[12]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刘思峰等著, 2004
[13]  
A review of published wetland research, 1991–2008: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J] . Liang Zhang,Ming-Huang Wang,Jie Hu,Yuh-Shan Ho.Ecological Engineering . 2010 (8)
[14]  
Wetlands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role of wetland restor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J] . Kevin L. Erwin.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9 (1)
[15]  
Changes in landscape pattern of alpine wetlands on the Zoige Plateau in the past four decades[J] . Bai Junhong,Ouyang Hua,Cui Baoshan,Wang Qinggai,Chen Hui.Acta Ecologica Sinica . 2008 (5)
[16]  
Wetland creation,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A Wetland Invitational at the Olentangy River Wetland Research Park[J] . William J. Mitsch.Ecological Engineering . 2005 (4)
[17]  
Effects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o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fitness components of the wetland specialist Swertia perennis L. (Gentianaceae)[J] . Judit Lienert,Matthias Diemer,Bernhard Schmid.Basic and Applied Ecology . 2002 (2)
[18]   黄河源区湿地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J].
李凤霞 ;
常国刚 ;
肖建设 ;
周秉荣 ;
伏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4) :683-690
[19]   干旱区典型流域近30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景观破碎化分析——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J].
李义玲 ;
乔木 ;
杨小林 ;
周生斌 ;
曾雅娟 .
中国沙漠, 2008, (06) :1050-1057+1213
[20]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观测试验与水—生态集成管理研究 [J].
肖洪浪 ;
程国栋 ;
李彩芝 ;
任娟 ;
王赛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07) :66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