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科技企业创业模式与融资契约

被引:6
作者
秦兴俊 [1 ]
申明浩 [2 ]
机构
[1]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商研究所
关键词
企业家; 投资者; 剩余索取权; 控制权; 融资契约;
D O I
10.13781/j.cnki.1007-9556.2009.08.003
中图分类号
F276.5 [私营企业];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根据对民营科技企业创业过程中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作用的分析,本文在考察民营科技企业创业时,根据如何获得(专利)技术、如何参与创业来界定民营科技企业创业的主要模式。基于对民营科技企业创业特征的判断与对其融资契约选择的考察,本研究在企业家理论框架下,分析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资本与产权的交换形式,设计企业家最优创业融资契约。不同的创业形式有着不同的契约安排,不同的契约安排决定了专利权人、企业家和投资者不同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配置,继而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从企业家和投资者的角度,构建了创业融资博弈模型,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融资契约安排的现实规律,把握民营科技企业控制权配置的真谛。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治理结构对家族股东隧道行为的影响分析 [J].
申明浩 .
经济研究, 2008, (06) :135-144
[2]   企业经营者声誉激励效应研究 [J].
高山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 (06) :59-63
[3]   企业家雇佣资本——现代公司治理的“企业家主权”模式论 [J].
王明夫 .
中国企业家, 2003, (09) :127-143
[4]   财富、企业家才能与最优融资契约安排 [J].
杨其静 .
经济研究, 2003, (04) :41-50+92
[5]   对“资本雇佣劳动”命题的反思 [J].
杨瑞龙 ;
杨其静 .
经济科学, 2000, (06) :91-100
[6]   企业家过程与国有企业的准企业家模型 [J].
李新春 .
经济研究, 2000, (06)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