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型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被引:33
作者
刘银国 [1 ]
孙慧倩 [1 ]
王烨 [2 ]
古柳 [3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 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
[3] 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学院
关键词
业绩型股权激励; 可行权业绩条件;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D O 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7.03.006
中图分类号
F275.5 [经济活动分析];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以2006-2012年期间实施行股权激励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业绩型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非激励性"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激励性"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所设定的行权业绩条件相对于公司过去实际业绩水平越严格的,管理层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为了达到行权业绩条件,上市公司管理层会同时综合使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研究结果意味着,合理设定行权业绩条件对于股权激励有效性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行权业绩条件都难以实现股权激励的预期效果。本文主要贡献在于:根据行权业绩条件高低衡量股权激励强度,是基于中国情景对股权激励强度度量的一个创新;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角度丰富有关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方面的文献。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零杠杆公司业绩研究 [J].
陈艺萍 ;
张信东 ;
史金凤 .
中国管理科学, 2016, 24 (06) :171-176
[2]   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J].
章雁 ;
樊晓霞 .
中国管理科学, 2015, 23(S1) (S1) :405-410
[3]   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部分替代 [J].
龚启辉 ;
吴联生 ;
王亚平 .
经济研究, 2015, 50 (06) :175-188+192
[4]   重要股东市场行为引导下的利益趋同与壕沟防守效应 [J].
王建文 ;
国艳玲 ;
王丽娜 ;
韩飞飞 .
中国管理科学, 2015, 23 (03) :76-81
[5]   盈余管理、审计怀疑与诉讼风险溢价 [J].
吴泽福 ;
陈金龙 ;
吴捷 .
中国管理科学, 2014, 22 (12) :26-33
[6]   基于双重声誉的国企经理长期激励最优组合研究 [J].
孔峰 ;
张微 .
中国管理科学, 2014, 22 (09) :133-140
[7]   公平偏好下的多任务目标与国企高管薪酬激励 [J].
晏艳阳 ;
金鹏 .
中国管理科学, 2014, 22 (07) :82-93
[8]   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实证研究 [J].
林永坚 ;
王志强 ;
李茂良 .
南开管理评论, 2013, 16 (01) :4-14+23
[9]   上市公司以真实盈余管理逃避高质量审计监督的动机研究 [J].
李江涛 ;
何苦 .
审计研究, 2012, (05) :58-67
[10]   盈余管理方式选择、行为隐性化与濒死企业状况改善——来自A股特别处理公司的经验证据 [J].
蔡春 ;
朱荣 ;
和辉 ;
谢柳芳 .
会计研究, 2012, (09) :31-3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