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方式选择、行为隐性化与濒死企业状况改善——来自A股特别处理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108
作者
蔡春
朱荣
和辉
谢柳芳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盈余管理方式; 真实盈余管理; 行为隐性化; 濒死企业; 经济后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F832.5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目前,针对我国濒死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基于应计盈余管理的视角,本文利用2004-2010年A股被特别处理公司的数据,考察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濒死企业状况改善的影响。研究表明,为了改善其状况,濒死企业既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又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濒死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隐性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改善其状况。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更高、对企业未来价值损害更大,这可能是被特别处理企业摘帽后二次"戴帽"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制定和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政策时应该综合考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所产生的不同经济后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9+96 +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盈余管理、关联交易与审计师特征 [J].
赵国宇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1, 26 (04) :38-45
[2]   外部约束机制监督与公司行为空间转换——由次贷危机引发的思考 [J].
仓勇涛 ;
储一昀 ;
戚真 .
管理世界, 2011, (06) :91-104
[3]   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 [J].
李增福 ;
郑友环 ;
连玉君 .
中国管理科学, 2011, 19 (02) :49-56
[4]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基于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 [J].
李增福 ;
董志强 ;
连玉君 .
管理世界, 2011, (01) :121-134
[5]   濒死体验、盈余管理、政治联系与朽而不倒——基于ST、*ST、SL类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杜兴强 ;
杜颖洁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32 (07) :70-78
[6]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J].
张昕 .
会计研究, 2008, (04) :25-32+93
[7]   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 [J].
吴联生 ;
薄仙慧 ;
王亚平 .
会计研究, 2007, (02) :44-51+91
[8]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魏涛 ;
陆正飞 ;
单宏伟 .
管理世界, 2007, (01) :113-121+172
[9]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 [J].
王亚平 ;
吴联生 ;
白云霞 .
经济研究, 2005, (12) :102-112
[10]  
A股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手段研究[J]. 陈晓,戴翠玉.中国会计评论.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