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与碳排放强度——基于中国省区层面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

被引:14
作者
马艳艳
逯雅雯
孙玉涛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结构调整; 碳排放强度;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D O I
10.13581/j.cnki.rdm.2016.05.003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121.3 [产业结构];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020105 ;
摘要
本文构建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影响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利用2002—2012年中国30个省区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对碳减排的驱动机制,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减排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主要结论如下: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意味着某个省区的碳排放强度不仅受到邻近省区碳排放强度的冲击,还受到各省区之间结构性差异的冲击,这种结构性差异体现在各省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其他未纳入模型中的空间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两者碳减排作用的估计会有偏误.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环境治理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基于煤炭和二氧化碳峰值的分析 [J].
林伯强 ;
李江龙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9) :84-107+205
[2]   中国后发展地区的界定与低碳发展策略 [J].
吕传俊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2) :30-37
[3]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 [J].
程叶青 ;
王哲野 ;
张守志 ;
叶信岳 ;
姜会明 .
地理学报, 2013, 68 (10) :1418-1431
[4]  
技术进步与CO2排放: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张兵兵,徐康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9)
[5]   空间外部性的识别问题 [J].
田相辉 ;
张秀生 .
统计研究, 2013, 30 (09) :94-100
[6]   全要素生产率、投入替代与地区间的能源效率 [J].
孙广生 ;
黄祎 ;
田海峰 ;
王凤萍 .
经济研究, 2012, 47 (09) :99-112
[7]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J].
姚西龙 ;
于渤 .
科研管理, 2012, 33 (08) :35-40
[8]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空间计量分析(英文) [J].
揣小伟 ;
黄贤金 ;
王婉晶 ;
文继群 ;
陈强 ;
彭佳文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2, 22 (04) :630-642
[9]   技术进步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 [J].
李凯杰 ;
曲如晓 .
中国软科学, 2012, (06) :51-58
[10]   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J].
李健 ;
周慧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1)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