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何以发生:一个组织学的分析框架

被引:37
作者
李声宇
祁凡骅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督查; 督查机制; 国家治理; 委托-代理理论;
D O I
10.16365/j.cnki.11-4054/d.2018.04.007
中图分类号
D630.9 [监察、监督];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督查机制的激活已成为近年来国家治理实践的显著性特征,其启动频率、组织规格及运作范围均超越以往。督查何以发生?何以在特定治理场域发生?何以在特定时段发生?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组织学视角,构建一个分析框架,尝试从功能、场域及时间三维度考察督查机制的发生逻辑。在复杂的治理情境下,制度环境、控制成本与治理变迁共同构成了督查的重要解释因素。最后对督查机制的功能、局限性及政策意蕴做了进一步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积极的惰性——基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运作机制分析 [J].
刘军强 ;
鲁宇 ;
李振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5) :140-165+245
[2]   政策执行中的“一刀切”现象:一个制度主义的分析 [J].
张璋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7, (03) :56-62
[3]   从邀功到避责:基层政府官员行为变化研究 [J].
倪星 ;
王锐 .
政治学研究, 2017, (02) :42-51+126
[5]   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注意力研究——基于30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2006—2015)文本分析 [J].
王印红 ;
李萌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02) :28-35
[6]   中国地方领导任期与政府行为模式:官员任期的政治经济学 [J].
耿曙 ;
庞保庆 ;
钟灵娜 .
经济学(季刊), 2016, 15 (03) :893-916
[7]   注意力分配——基于跨学科视角的理论述评 [J].
练宏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4) :215-241+246
[8]   督查机制:科层运动化的实践渠道 [J].
陈家建 .
公共行政评论, 2015, 8 (02) :5-21+179
[9]   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4, (04) :108-132+7
[10]   中国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注意力测量——基于中央政府工作报告(1954—2013)的文本分析 [J].
文宏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 (02) :20-2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