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热环境研究

被引:22
作者
倪敏莉 [1 ,2 ]
申双和 [1 ]
张佳华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遥感与气候信息开放研究实验室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UHI); MODIS; 热力景观; 长江三角洲;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9.05.015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选取2001年10月8—15日和2005年10月8—15日MODIS地表温度产品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热环境进行了研究,并结合GIS技术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对该地区热环境的时空格局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规模巨大,5 a内一直存在一个由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形成的"热岛群"。由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合理规划布局、规范用地,注意环境保护,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该地区一定范围内的热岛效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11 / 7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北京春季城市热岛特征及强热岛影响因子 [J].
李兴荣 ;
胡非 ;
舒文军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1) :129-134
[2]   成都市近50a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热岛效应 [J].
郝丽萍 ;
方之芳 ;
李子良 ;
刘泽全 ;
何金海 .
气象科学, 2007, (06) :648-654
[3]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扩展对区域温度变化的影响 [J].
谢志清 ;
杜银 ;
曾燕 ;
施雅风 ;
武金岗 .
地理学报, 2007, (07) :717-727
[4]   城市热岛效应的卫星遥感分析 [J].
王桂玲 ;
蒋维楣 ;
魏鸣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3) :298-304
[5]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热环境空间格局动态 [J].
江学顶 ;
夏北成 .
生态学报, 2007, (04) :1461-1470
[6]   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肖荣波 ;
欧阳志云 ;
李伟峰 ;
张兆明 ;
王效科 .
气象科学, 2007, (02) :230-236
[7]   基于TM/ETM+的城市热岛景观分析 [J].
王天星 ;
陈松林 ;
陈志强 ;
马娅 .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71-74
[8]   北京地区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 [J].
郑祚芳 ;
刘伟东 ;
王迎春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5) :694-699
[9]   2005年7月珠三角地表温度场的遥感监测分析 [J].
张月维 ;
何全军 ;
赵晓利 ;
吴永琪 .
气象, 2006, (09) :23-27+130
[10]   南京城市热场的卫星遥感分析 [J].
李俊杰 ;
何隆华 ;
陈杰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6) :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