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和被高估的动态体系论

被引:122
作者
解亘 [1 ]
班天可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2] 复旦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动态体系论; 要素体系; 基础评价; 评价法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动态体系论正在为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民法学各个领域的解释论和立法论当中。然而,学界却在一定程度上误读了动态体系论,并由此对其抱有过高的期待。作为评价法学的一个版本,动态体系论既要对抗概念法学的僵硬,也要对抗自由法学的恣意和非合理性。国内学界往往忽略了后者的意义,片面强调结果的弹性化,导致其所主张的立法论和解释论并不能克服自由法学带来的恣意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即便澄清了误读,动态体系论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动态体系论的体系性,由要素体系和基础评价这两大支柱构成,但是内在体系本身的捉摸不定导致了要素体系的不限定性,实定法上也普遍缺失基础评价。先天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动态体系论发挥作用的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5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过失相抵制度的重构——动态系统论的研究路径 [J].
周晓晨 .
清华法学, 2016, 10 (04) :108-129
[2]   缔约过程中说明义务的动态体系论 [J].
尚连杰 .
法学研究, 2016, 38 (03) :103-121
[3]   私法领域内动态体系的发展 [J].
瓦尔特维尔伯格 ;
李昊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5, (04) :107-116
[4]   我国侵权法上完全赔偿原则的证立与实现 [J].
周友军 .
环球法律评论, 2015, 37 (02) :97-110
[5]   论冒名处分不动产的私法效果 [J].
冉克平 .
中国法学, 2015, (01) :169-186
[6]   论“利益”的解析与“衡量”的展开 [J].
蔡琳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 21 (01) :141-153
[7]   中国民法典的生活世界、价值体系与立法表达 [J].
谢鸿飞 .
清华法学, 2014, 8 (06) :17-33
[8]   见义勇为行为中受益人补偿义务的体系效应 [J].
王雷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4) :82-91
[9]   论情谊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分 [J].
王雷 .
清华法学, 2013, 7 (06) :157-172
[10]   论侵权法上因果关系与过错的竞合及其解决路径 [J].
李中原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 31 (06) :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