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54
作者
张抗私
高东方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系数; 灰色关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49.27 [地方劳动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文章利用"结构偏离度"和"协调系数"指标测度了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1年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程度。研究发现,辽宁省第二、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系数与常规经验研究大相径庭,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运行制度的变迁和中央政府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特有的产业政策。文章利用Moore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出辽宁省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时间约为4年。在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发挥重工业化大省特殊作用的前提下,文章对如何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更好地协调提出了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90+128 +1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 [J].
樊秀峰 ;
周文博 ;
成静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 27 (02) :82-88
[2]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几个问题的探讨 [J].
金碚 ;
吕铁 ;
李晓华 .
经济学动态, 2010, (08) :14-20
[3]   基于Moore值的中国就业结构滞后时间测算 [J].
王庆丰 ;
党耀国 .
管理评论, 2010, 22 (07) :3-7
[5]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度实证研究 [J].
穆怀中 ;
闫琳琳 .
西北人口, 2009, 30 (02) :18-21
[6]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 [J].
何德旭 ;
姚战琪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5) :46-56
[7]   中国就业结构演变的SDA分析 [J].
张华初 .
中国人口科学, 2008, (02) :42-49+95
[8]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 [J].
周建安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 (05) :94-98
[9]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J].
王晓君 ;
刘爱芝 .
山东社会科学, 2006, (08) :129-132+106
[10]   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探讨 [J].
刘社建 .
社会科学, 2005, (06)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