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俱乐部收敛效应

被引:5
作者
许治
陈志荣
邓芹凌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技术成就指数; 俱乐部收敛; CART;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3.05.018
中图分类号
G32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测度我国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2001-2009年技术成就指数的基础上,利用内生的CART方法,以技术成就指数为目标变量,选择了反映区域创新能力初始水平与区域经济结构特征的6个预测变量,获得了更符合俱乐部趋同定义的最优区域分组,使用Theil指数检验与随机收敛单位根检验,对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水平进行俱乐部趋同检验。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虽总体上升,但差异较大;(2)政府干预与区域技术进步是最重要的影响分组变量,这也说明我国创新型城市发展具有鲜明的政府驱动特征;(3)根据政府干预与区域技术进步的相似性,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可内生区分为三个俱乐部,深圳市依然领跑我国创新型城市进程,而北京、上海等七个城市则代表达到较高技术成就水平的趋同俱乐部,其余城市形成了另外一个趋同俱乐部。
引用
收藏
页码:790 / 800+650 +6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J].
樊纲 ;
王小鲁 ;
马光荣 .
经济研究, 2011, 46 (09) :4-16
[2]   中国地市经济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兼与省份数据的比较 [J].
张伟丽 ;
覃成林 ;
李小建 .
地理研究, 2011, 30 (08) :1457-1470
[3]   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 [J].
魏守华 ;
吴贵生 ;
吕新雷 .
中国软科学, 2010, (09) :76-85
[4]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 [J].
潘文卿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72-84+222
[5]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J].
王家庭 ;
贾晨蕊 .
中国科技论坛, 2009, (12) :73-78
[6]   人力资本门槛与中国区域创新收敛性研究 [J].
孙建 ;
齐建国 .
科研管理, 2009, 30 (06) :31-38
[7]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检验及因素分析——基于CART的区域分组和待检影响因素信息 [J].
覃成林 ;
张伟丽 .
管理世界, 2009, (03) :21-35
[8]   技术差距、技术扩散与收敛效应:来自134个国家技术成就指数的证据 [J].
范黎波 ;
郑建明 ;
江琳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9) :69-76
[9]   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J].
白俊红 ;
江可申 ;
李婧 .
财贸经济, 2008, (09) :119-123
[10]   国家创新能力测评五十年 [J].
邱均平 ;
谭春辉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6) :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