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温带灌丛生态系统碳、氮、磷储量

被引:16
作者
郭焱培 [1 ]
杨弦 [1 ]
安尼瓦尔买买提 [2 ]
刘鸿雁 [1 ]
马文红 [3 ]
于顺利 [4 ]
唐志尧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3]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碳; 氮; 磷; 储量; 密度; 灌丛; 中国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密度分布和储量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养分循环的机制和规律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在中国北方,灌丛生境水分和土壤条件差异很大,这为研究生态系统C、N、P密度与储量的分布格局提供了良好条件。该研究调查了433个中国北方温带灌丛样地的生物量、凋落物以及土壤等组分的有机C及N、P含量,据此计算出中国北方灌丛生态系统有机C及N、P密度和储量。结果表明:中国北方灌丛平均生态系统有机C及N、P密度分别为69.8 Mg·hm–2、7.3 Mg·hm–2、4.2 Mg·hm–2。其中,生物量C、N、P密度分别为5.1 Mg·hm–2、11.5×10–2Mg·hm–2、8.6×10–3 Mg·hm–2,生物量C、N、P密度与降水和土壤养分关系显著;凋落物C、N、P密度分别为1.4 Mg·hm–2、3.8×10–2Mg·hm–2、2.5×10–3 Mg·hm–2,凋落物C、N、P密度与温度和降水关系显著;1 m深土壤的平均有机C及N、P密度分别为64.0Mg·hm–2、7.1 Mg·hm–2、4.2 Mg·hm–2,土壤有机C及N密度与温度和降水关系显著。中国北方灌丛生态系统的总有机C及N、P储量分别为1.7 Pg、164.9 Tg、124.8 Tg。其中生物量C、N、P储量分别为128.4 Tg、3.1 Tg、0.2 Tg;凋落物C、N、P储量分别为8.4 Tg、0.45 Tg、0.027 Tg;土壤是最大的C、N、P库,1 m深土壤有机C及N、P储量分别为1.6 Pg、161.3 Tg、124.6 Tg。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碳收支的中国土地覆被分类系统 [J].
张磊 ;
吴炳方 ;
李晓松 ;
邢强 .
生态学报, 2014, 34 (24) :7158-7166
[2]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变化 [J].
方精云 ;
杨元合 ;
马文红 ;
安尼瓦尔·买买提 ;
沈海花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 40 (07) :566-576
[3]  
Storage,Patterns and Controls of Soil Nitrogen in China[J]. A.MOHAMMAT.Pedosphere. 2007(06)
[4]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5]   中国主要灌丛植被碳储量 [J].
胡会峰 ;
王志恒 ;
刘国华 ;
傅伯杰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4) :539-544
[6]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贺金生 ;
肖玉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4, (04) :491-498
[7]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赵敏 ;
周广胜 .
地理科学, 2004, (01) :50-54
[8]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
[9]  
Biomass, Litter, and Soil Respiration Along a Precipitation Gradient in Southern Great Plains, USA[J] . Xuhui Zhou,Melissa Talley,Yiqi Luo.Ecosystems . 2009 (8)
[10]  
C:N:P stoichiometry in soil: is there a “Redfield ratio” for the microbial biomass?[J] . Cory C. Cleveland,Daniel Liptzin.Biogeochemistry . 200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