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不是什么?——农村转型视阈下的中国农村贫困治理

被引:39
作者
吕方 [1 ]
梅琳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内生动力; 大扶贫格局; 数字脱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所谓"精准扶贫",意指立足对贫困问题成因的科学研判,通过不断优化贫困治理的体制机制,增强国家减贫行动对于贫困地区、贫困社区和贫困农户减贫与发展需求的回应能力,从而提升其内生发展能力。现实地看,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应将贫困问题置于中国农村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语境中整体性地理解和看待。"精准扶贫"不能片面地看待"到村到户"的工作要求,亦不能将贫困治理理解为某个单一主体的工作职能,单纯地追求数字层面、指标层面的"脱贫"。有效的贫困治理意味着坚持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和文化目标相统一,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系统内生动力的改善。相应地,在国家贫困治理体系的安排方面,需要形成政府内部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形成三部门协力的"大扶贫"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扶贫开发道路研究:评述与展望 [J].
黄承伟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 (05) :5-17
[2]   “政策经营者”:“支持型政权”与新乡土精英的崛起——基于“河村”案例的研究 [J].
吕方 ;
向德平 .
社会建设, 2015, 2 (03) :57-67+78
[3]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开发扶贫问题研究 [J].
王春光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5, (03) :5-13
[4]   扶贫开发与村庄团结关系之研究 [J].
王春光 .
浙江社会科学, 2014, (03) :69-78+157
[5]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思考——论“三维资本”协同下的反贫困机制 [J].
黄承伟 ;
沈洋 .
甘肃社会科学, 2013, (03) :139-142
[6]   再造乡土团结: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与“新公共性” [J].
吕方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3) :133-138
[8]   发展的想象力:迈向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治理的理论创新 [J].
吕方 .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 (03) :112-117
[9]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126-148+223
[10]   NGO及其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J].
王名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1) :75-8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