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公众认同、功能期许与道德承载——对刑法修正案(八)的复眼式解读

被引:15
作者
肖世杰
机构
[1]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关键词
刑法修订; 公众认同; 功能期许; 道德承载; 复眼化视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刑法修正案(八)不但针对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情势和国情民意予以了很大程度的回应,而且也体现了官方和主流民意对刑法的功能期待,承载了当下社会基本的集体道德情感,但被一些刑法改革者认为立法理性不够或过多地迁就了庸俗的民粹主义,以致没有较好地摆脱传统工具主义和重刑主义的思维与窠臼。诚然,转型时期高度复杂的社会情势和大众心理基质难免使得实定刑法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互有差别、充满悖反乃至相互抵牾。欲对这种吊诡的多重面向予以同情之理解与有效的解读,除了法学与逻辑的思维论证,更重要的可能还必须导入法律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法律经济学等多维度的复眼化视角。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2]   刑法的修改:轨迹、应然与实然——兼及对刑法修正案(八)的评价 [J].
邢馨宇 ;
邱兴隆 .
法学研究, 2011, 33 (02) :19-35
[3]   加强对民生的刑法保护——民生刑法之提倡 [J].
卢建平 .
法学杂志, 2010, 31 (12) :10-13
[4]   从此踏上废止死刑的征途——《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死刑问题三人谈 [J].
高铭暄 ;
苏惠渔 ;
于志刚 .
法学, 2010, (09) :3-15
[5]   威慑补充与“赔偿减刑” [J].
戴昕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3) :127-143+222
[6]   公众认同、政治抉择与死刑控制 [J].
梁根林 .
法学研究, 2004, (04) :15-27
[7]  
法制的转轨.[M].季卫东;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8]  
法理学问题.[M].[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9]  
道德原则研究.[M].(英)休谟(DavidHume)著;曾晓平译;.商务印书馆.2001,
[10]  
社会分工论.[M].(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