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慑补充与“赔偿减刑”

被引:38
作者
戴昕
机构
[1] 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纽约办公室
关键词
威慑效率; 资产不足; 威慑不足; 威慑补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106 ;
摘要
借助法律经济学威慑理论的分析框架,从"资产不足"和"威慑不足"两类论证刑罚必要性的基本依据出发,在制度效率的层面论说了"赔偿减刑"的可行性、积极价值与潜在问题。指出:尽管传统的部门法理论通常强调刑罚和民事侵权责任之间的区别和界限,但在实现行为威慑意义上,两者背后有共通的效率逻辑,认识这种逻辑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赔偿减刑"这种介于民刑交界地带的法律现象,以及包括救济、报应和公平在内的诸多传统法理学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43+222 +222-223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赔钱减刑”的激励机制.[J].陈颀;.法律和社会科学.2009, 02
[2]   法理学三十年之法的价值问题研究述评 [J].
刘爱龙 .
北方法学, 2009, 3 (01) :141-152
[3]   侵权责任法制定中的若干问题 [J].
王利明 .
当代法学, 2008, (05) :3-13
[4]   反思刑事和解制度 [J].
郭泽强 ;
张高洁 .
北方法学 , 2008, (03) :71-77
[5]   刑事和解初探 [J].
陈光中 ;
葛琳 .
中国法学, 2006, (05) :3-14
[6]   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 [J].
张维迎 ;
邓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3) :99-112+207
[7]   威慑刑的理性反思 [J].
邱兴隆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 (01) :108-117
[8]   刑罚威慑机制初论 [J].
梁根林 .
中外法学, 1997, (06) :98-106
[9]  
法律和社会科学.[M].苏力;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
[10]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M].苏力; 陈春声; 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