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侵蚀区生态重建的景观结构与功能分析

被引:11
作者
魏建兵
肖笃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沈阳,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
关键词
农业景观; 生态建设; 水土保持;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5.0223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案例,研究了区域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对景观结构及其水土保持功能的调控.在GIS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对县域水平的生态建设成果进行了空间表达和定量辨识.对比分析1989年和2002年类型水平景观指数及13年来景观类型的转移面积和转移方向、林网宏观结构变化、水库塘坝空间分布与数量变化;土地利用和景观结构调整对水蚀、风蚀的控制以及水库塘坝的蓄水功能变化.结果表明,大规模生态建设下,区域景观类型数量和空间配置的变化对发挥其水土保持功能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1989~2002年,耕地面积减少24 731.01 hm2,林草地和水体面积增加了13 567.53 hm2和1 190.97 hm2.全县55%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82.2%的农田得到林网防护,43.7%的景观地表超渗径流得到集蓄.景观结构调整应注意增加林草地等类型斑块的聚集度;调节林网连接度、环度及网眼大小;增加水库塘坝的泄洪与灌溉配套设施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699 / 17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Birds at a Southern California beach: seasonality, habitat use and disturbance by human activity[J] . Kevin D. Lafferty.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 2001 (11)
[12]   雨水资源合理利用及其宏观调控 [J].
张正斌 ;
黄占斌 ;
山仑 .
水土保持通报, 1999, (02) :3-5
[13]   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J].
陈利顶,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6, (04) :337-344
[14]   试论林网在景观中布局的宏观度量与评价 [J].
周新华 ;
孙中伟 .
生态学报, 1994, (01) :24-31
[15]   我国东北地区某些荒芜土地的景观生态建设 [J].
景贵和 .
地理学报, 1991, (01) :8-15
[16]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J].
马世骏 ;
王如松 .
生态学报, 1984,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