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被引:392
作者
陈利顶,傅伯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景观分离度,景观破碎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88 [人类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由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功能及动态变化。研究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对景观结构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的强弱对生物生境和资源分布格局的干扰,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我国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为研究区域,通过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分离度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该区人类活动和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人类活动对景观多样性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景观多样性降低。2)人类活动的强度与景观的破碎度成正比关系,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景观越破碎,其破碎度的值越大,人类活动越弱,景观破碎度的值越小。3)景观分离度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较为复杂,表现为两个方面,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景观类型,如耕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景观的分离度与人类活动强度成反比关系,对于那些受人类影响遗留下的自然或半自然景观类型,如:草地、水域、盐碱地及荒地,景观的分离度和人类活动成正比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 [J].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5, (04) :345-350
[2]   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J].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5, (02) :113-120
[3]   黄河三角洲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研究 [J].
杨林芳 .
自然资源, 1993, (04) :33-38
[4]   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J].
杨林芳 .
自然资源, 1992, (01)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