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纯粹主义”到“实用主义”——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新动向

被引:10
作者
程天君 [1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
[2]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课程与教学系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方法论; 纯粹主义; 实用主义; 综合方法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52 [教育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涂尔干关于实用主义与社会学的追问今逢一个世纪。对此世纪之问"接着讲"并"对着讲",目的不再评判社会学与实用主义之高下,而在陈述(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一个可能动向。作为一种行动哲学,(古典)实用主义质疑"本质主义"真理观,破除对理性的膜拜,强调"有用即真理"。承续古典实用主义基本教义的新实用主义,实乃一种反本质主义,强调事实和价值不可分离,以及实践的优先性。(教育)社会学在经历"定量纯粹主义"与"定性纯粹主义"等类似之争的过程之中及之后,初露建基"实用主义"之上的"混合方法研究"的端倪:表现在学科性质的"兼有论"、研究方法的"综合论"、研究层面的"贯通论"、因果认识的"假设论"及研究取向的"问题中心"等多层面、多侧面、多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告别巴别塔:走入世界的中国社会科学 [J].
刘云杉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 9 (02) :10-24+188
[2]   教育社会学的宏观与微观研究:区别、关系及贯通 [J].
张人杰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 (04) :1-8
[3]   “社会理论”的兴起对教育社会学意味着什么 [J].
吴康宁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 (04) :9-15
[4]   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探索中需要澄清的三个问题 [J].
张人杰 .
教育研究, 2009, 30 (09) :98-102
[5]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三十年发展(1979-2008) [J].
吴康宁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27 (02) :1-20
[7]   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 [J].
吴康宁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8, (06) :8-16
[8]   人种学:教育研究的一种根本方法 [J].
王洪才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3) :13-20+89
[9]   从二元对立到多元综合——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 [J].
董泽芳 ;
胡春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6) :128-135
[10]   在假设的世界中生存——关于人的一个假设 [J].
吴康宁 .
高等教育研究, 2005, (09) :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