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

被引:189
作者
秦伯强
王小冬
汤祥明
冯胜
张运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太湖; 富营养化; 浅水湖泊; 湖泊治理; 生态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 [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2007年5月份发生在无锡太湖蓝藻水华引起的自来水危机事件进一步凸现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严峻局面和蓝藻水华频发的现状。从分析太湖富营养化发生、发展,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和机制入手,提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控制的途径和措施。研究表明,太湖富营养化之所以如此严重而且治理起来异常艰难,主要是由于太湖发育于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营养本底高;由于水浅和沉水植被的退化使得频繁的风浪扰动造成内源营养盐负荷维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而流域内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太湖富营养化进程。蓝藻水华爆发一方面与蓝藻本身的生理特征有关,如固碳、伪空泡、光吸收及营养盐利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与系统内物理、化学、生物环境有关,如独特的浅水湖泊水下光场结构和低的捕食压力。太湖的富营养化治理需遵循控源截污、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前置库和人工湿地的面源污染物控制技术;物理机械和生物去除内源营养盐削减技术;沉水植被恢复的湖泊生态修复技术。而蓝藻水华的控制技术则包括围隔拦截和导流的物理工程方法、絮凝沉降和抑藻物添加的化学工程方法以及生态浮床和生物操纵的生态工程方法。具体使用时,需要先诊断、后治理。
引用
收藏
页码:896 / 90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千岛湖水华发生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附视频 [J].
刘其根 ;
陈立侨 ;
陈勇 .
海洋湖沼通报, 2007, (01) :117-124
[2]   太湖水源地水质净化的生态工程试验研究 [J].
秦伯强 ;
胡维平 ;
刘正文 ;
谢平 ;
尹澄清 ;
高光 ;
谷孝鸿 ;
徐在宽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1) :5-12
[3]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特性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杨龙元 .
生态学报, 2006, (12) :3969-3979
[4]   漂浮植物修复技术净化城市河湖水体试验研究 [J].
黄廷林 ;
戴栋超 ;
王震 ;
解岳 ;
钟建红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6) :62-67
[5]   蓝藻的伪空泡及其对蓝藻在水体中垂直分布的调节 [J].
成慧敏 ;
邱保胜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05) :974-980
[6]   三角帆蚌对藻类滤食及消化的研究 [J].
费志良 ;
吴军 ;
赵钦 ;
唐建清 ;
黄成 .
淡水渔业, 2006, (05) :24-27
[7]   附着生物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藻-草型生态系统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J].
秦伯强 ;
宋玉芝 ;
高光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6, (03) :283-288
[8]   太湖流域近20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影响及发展趋势 [J].
靳晓莉 ;
高俊峰 ;
赵广举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3) :298-302
[9]   养殖水体水华发生及控制的研究 [J].
张树林 ;
邢克智 ;
张树伟 .
水利渔业, 2006, (02) :67-69
[10]   东太湖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J].
白秀玲 ;
谷孝鸿 ;
杨龙元 .
湖泊科学, 2006, (01) :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