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生物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藻-草型生态系统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52
作者
秦伯强
宋玉芝
高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 藻型生态系统; 草型生态系统; 环境条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不同营养盐水平下附着生物对水生植物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随营养盐浓度的升高,附着生物的生物量随之增加,且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也相应增强.结合其他研究的风浪、光照、营养盐形态和鱼的牧食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得出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草型生态系统与藻型生态系统互相转化的先决条件是营养盐水平,当其浓度发生变化时,对生态系统造成胁迫,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此时,外部的任何一点扰动(如风浪、高水位、鱼等)就有可能使得原来的生态系统发生崩溃,新的与环境相协调的生态系统得以建立.从理论上解释了湖泊生态系统在草型和藻型之间转化的机理,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2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历史时期营养态演化及湖泊生态响应——以龙感湖和太白湖为例[J]. 羊向东,沈吉,董旭辉,刘恩峰.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2]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J].
秦伯强 ;
高光 ;
胡维平 ;
吴庆龙 ;
胡春华 ;
刘正文 ;
谷孝鸿 ;
朱广伟 ;
陈非洲 .
湖泊科学, 2005, (01) :9-16
[3]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现状调查及群落演替分析 [J].
吴振斌 ;
陈德强 ;
邱东茹 ;
刘保元 .
重庆环境科学, 2003, (08) :54-58+62
[4]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 [J].
秦伯强 .
湖泊科学, 2002, (03) :193-202
[5]   武汉东湖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 [J].
严国安 ;
马剑敏 ;
邱东茹 ;
吴振斌 .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04) :24-32
[6]   武昌东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及其在渔业上的合理利用问题 [J].
陈洪达 ;
何楚华 .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75, (03) :410-420
[7]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金相灿, 1990
[8]  
The restoration of Lake Apopka in relation to alternative stable states: an alternative view to that of Bachmann et al. (1999)[J] . Edgar F. Lowe,Lawrence E. Battoe,Michael F. Coveney,Claire L. Schelske,Karl E. Havens,Erich R. Marzolf,K. Ramesh Reddy.Hydrobiologia . 2001 (1)
[9]  
Internal heterotrophy following the switch from macrophytes to algae in Lake Apopka, Florida[J] . Roger W. Bachmann,Mark V. Hoyer,Daniel E. Canfield.Hydrobiologia . 2000 (1)
[10]  
Multiplicity of stable states in freshwater systems[J] . Marten Scheffer.Hydrobiologia . 199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