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藏高原到第三极和泛第三极

被引:180
作者
姚檀栋 [1 ,2 ]
陈发虎 [1 ,2 ]
崔鹏 [1 ,2 ]
马耀明 [1 ,2 ]
徐柏青 [1 ,2 ]
朱立平 [1 ,2 ]
张凡 [1 ,2 ]
王伟财 [1 ,2 ]
艾丽坤 [1 ,2 ]
杨晓新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第三极; 泛第三极; “一带一路”倡议;
D O 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7.09.001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P941 [世界自然地理学];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5 ; 070501 ; 083001 ;
摘要
青藏高原对我国、亚洲甚至北半球的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环境和生态屏障作用。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以及受其影响的东亚、南亚、中亚、西亚、中东欧等泛第三极地区,面积约2 000多万平方公里,涵盖20多个国家的30多亿人口,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地带和全球人口分布最密集区。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推进,泛第三极环境变化的重要性受到全球关注。泛第三极地区已经出现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如何保护这一地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一带一路"建设实施面临的重大挑战。实施"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将从区域甚至全球尺度深入研究这一地区的资源环境科学问题,前瞻、科学地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协同应对战略,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引用
收藏
页码:924 / 9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2]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典型地区荒漠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J].
刘玉贞 ;
阿里木江·卡斯木 ;
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力克木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7, (02) :1-8
[3]   青藏高原的新生代鱼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张弥曼 ;
MIAO DeSui .
科学通报, 2016, 61 (09) :981-995
[4]   Multispherical interaction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Tibetan Plateau's earth system: a review of the recent researches [J].
Tandong Yao ;
Fuyuan Wu ;
Lin Ding ;
Jimin Sun ;
Liping Zhu ;
Shilong Piao ;
Tao Deng ;
Xijun Ni ;
Hongbo Zheng ;
Hua Ouyang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5, (04) :468-488
[5]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过去、现在与未来 [J].
陈德亮 ;
徐柏青 ;
姚檀栋 ;
郭正堂 ;
崔鹏 ;
陈发虎 ;
张人禾 ;
张宪洲 ;
张镱锂 ;
樊杰 ;
侯增谦 ;
张天华 .
科学通报 , 2015, (32) :3025-3035+1
[6]   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 [J].
邓涛 ;
王晓鸣 ;
王世骐 ;
李强 ;
侯素宽 .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 (04) :407-415
[8]   青藏高原地震活动特征及当前地震活动形势 [J].
邓起东 ;
程绍平 ;
马冀 ;
杜鹏 .
地球物理学报, 2014, 57 (07) :2025-2042
[9]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及其风险分析 [J].
崔鹏 ;
陈容 ;
向灵芝 ;
苏凤环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 (02) :103-109
[10]   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干旱环境演化的影响 [J].
刘晓东 ;
DONG BuWen .
科学通报, 2013, 58(Z2) (Z2) :2906-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