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权利变迁与刑法保护的教义学限缩——以“数据财产权”与“信息自决权”的二分为视角

被引:94
作者
张忆然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信息自决权; 数据财产权;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20.06.005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D924.3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4 ;
摘要
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经济和个人权利保护,民法上的发展方向是对个人信息权利属性进行"信息自决权"和"数据财产权"的划分,以"情境"或"场景"为核心的个别化保护方法成为近年来数据保护领域的发展趋势。在刑法教义学维度上,重要的问题不仅在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法益如何确定,更在于如何根据个人信息的不同权利属性,合理限缩有关罪名的构成要件。对个人信息"信息自决权"的保护,宜立足于"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对"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值得保护性加以判断,重新阐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非法获取"行为的教义学含义;对于"知情同意"原则应予弱化,并类比医疗刑法中患者的"知情同意",赋予刑法上构成要件阻却之效力。对个人信息"数据财产权"的保护,在流转环节不适用"知情同意"原则,不能将"未经同意"等同于"违反国家规定"。单纯转让数据财产权不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出售"或"提供"行为,例外侵犯信息自决权时应认定为"出售"或"提供"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3]   预防刑法视阈下法益保护前置的反思——兼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 [J].
刘彦修 ;
杨文春 .
宜宾学院学报, 2019, 19 (10) :92-100
[4]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个人法益及新型权利之确证——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为视角之分析 [J].
刘艳红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 (05) :19-33
[6]   法益自决权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边界 [J].
冀洋 .
中国法学, 2019, (04) :66-83
[7]   数据主体的“弱同意”及其规范结构 [J].
蔡星月 .
比较法研究, 2019, (04) :71-86
[8]   个人信息保护:从个人控制到社会控制 [J].
高富平 .
法学研究, 2018, 40 (03) :84-101
[10]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态势与争议焦点探析 [J].
喻海松 .
法律适用, 2018, (07)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