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ChatGPT的传播特质、逻辑、范式
被引:125
作者:
王建磊
[1
,2
]
曹卉萌
[2
]
机构:
[1]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2]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全媒体产教融合基地(深圳大学)”
关键词:
ChatGPT;
传播特质;
传播逻辑;
传播图景;
认知范式;
人工智能;
基础设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50302 ;
摘要:
在技术路径上,ChatGPT通过前所未有的大语言模型训练和对人类反馈方式的学习,具备了生成对话的能力,在语词重组、自我表达修正和信息整合方面的强化使其成为知识生产的新引擎,又通过掌握特殊标记和经验性学习能给出一定的情感反应,从而形成了对人类的“超模拟”。人们在索取答案、发起挑战、提出问题的同时形成自发投喂AI的群体行为,ChatGPT据此反向延伸人类,不断获得更好的连接能力和嵌入社会运转系统的机会,其生长速度显现出新的摩尔效应;反向的技术依赖、动态的连接与嵌入、加速堆叠硬件和升级算法等构成其传播逻辑。最后,ChatGPT开启了“人机共在”的新主体时代,人机协同将作为长期的社会解决方案,而针对人机交互的复杂性和AIGC的衍生问题,也可能陷入诠释经验的多重解释的迷乱之中,故需要在突破“主客二元论”和“诠释经验主义”两个传统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进行价值重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52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