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之城”:人与技术机器系统的共创生

被引:58
作者
孙玮 [1 ,2 ]
李梦颖 [1 ]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城市传播; 二维码; 媒体城市; 技术机器; 创生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91.44 [];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 ; 081101 ; 081104 ; 1405 ; 050302 ;
摘要
二维码作为数字技术最典型的一种形态,展示了媒介以动态机制汇聚城市社会异质化系统的动能,媒介成为社会系统及运作机制的传导器和转换中枢,由此区别于感知—认知模式维度,开启了一种媒介勾连社会的新型方式,也创造了数字时代"媒体城市"的崭新面向。"码之城"的出现,意味着数字技术与城市建立起一种新型关系,数字媒介正在成为全方位中介城市的技术机制与社会系统。在这个意义上,媒介已经从反映现实、建构现实,走向了直接驱动实在的生成,呈现了人与技术机器系统的"共创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9+179+2 +17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WeSpace·未来城市空间 [J].
龙瀛 .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 (21) :22-23
[2]   赛博人:后人类时代的媒介融合 [J].
孙玮 .
新闻记者, 2018, (06) :4-11
[3]  
进入风险人员库并被纳管 健康宝将变黄[N]. 曹政.北京日报. 2020 (005)
[4]  
混沌互渗[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菲利克斯·加塔利, 2020
[5]  
递归与偶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许煜, 2020
[6]  
地理媒介[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斯科特·麦夸尔, 2019
[7]  
基特勒论媒介[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杰弗里·温斯洛普-扬, 2019
[8]  
意外地哲学思考[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贝尔纳·斯蒂格勒, 2018
[9]  
机器崛起[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托马斯·瑞, 2017
[10]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N.凯瑟琳·海勒,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