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与实践

被引:51
作者
信桂新
杨朝现
魏朝富
陈荣蓉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乡村地区; 模式; 人地协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为丰富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的理论与实践,该文综合论述了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理念、模式与技术途径,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作为人地关系系统正向反馈的土地利用调控路径,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需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的结构优化与功能整合,积极响应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需求。在转型期,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应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支撑新农村建设、优化城乡发展空间,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景观服务功能为导向,在整治目标、整治重点、运作模式上与乡村地域空间结构与功能相匹配,在行为理性上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在技术上强调生产空间农用地整合技术、生活空间农村建设用地盘活技术和生态空间生态景观提升技术三者的智能融合。通过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实践,研究区生产空间的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由整治前的18.00%增至整治后的30.53%,户均耕地地块数降低1.6块,耕地灌溉保证率由29.68%增至51.22%,综合机械化率由42.50%增至61.80%,特色优势产业壮大;生活空间24个片块的闲置废弃农村居民点被复垦再利用,乡村景观协调性、田块连片性及聚落的风貌形象得到提升;生态空间形成了以生态节点修复与完善、生态廊道连通、核心生态用地保护为主导,"点—线—面"一体化的生态景观格局。因此,在中国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路应由不同整治类型的组合转向整治内容的融合,从人地关系调控入手确立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是应对人地关系、城乡关系矛盾和转型发展需求的理性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262 / 27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7 条
[41]   群众自主式土地整治模式及其效应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县三岔坪村为例 [J].
张蚌蚌 ;
王数 .
经济地理, 2013, 33 (05) :131-136
[42]   演化经济地理: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第二座桥梁 [J].
颜银根 ;
安虎森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5) :788-796
[43]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以南京市靖安街道“万顷良田建设”为例 [J].
赵小风 ;
黄贤金 ;
王小丽 ;
何为 ;
孙宇杰 ;
关传弢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 (02) :158-163
[44]   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 [J].
严金明 ;
夏方舟 ;
李强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4) :1-9
[45]   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与模式探析 [J].
刘彦随 ;
朱琳 ;
李玉恒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6) :777-782
[46]   生态文明是土地整治的终极目标 [J].
韩霁昌 .
中国土地, 2012, (04) :46-47
[47]   农村土地整治:助推农业现代化 [J].
吴海洋 .
求是, 2012, (07) :51-53
[48]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 [J].
龙花楼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2) :131-138
[49]   关于加快土地整治创新的思考 [J].
郧文聚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6) :1-5
[50]   关于“三化同步”推进的理性思考与对策——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上的报告 [J].
尹成杰 .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32 (11) :8-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