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与路径——产业发展的视角

被引:136
作者
朱海波
聂凤英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关键词
脱贫攻坚; 深度贫困地区;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新结构经济学;
D O I
10.19714/j.cnki.1671-7465.2020.0034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67%脱贫人口主要靠产业帮扶“摘穷帽”.[N].乔金亮;.经济日报.2019,
[2]   新中国70年产业扶贫政策:演变路径、经验教训及前景展望 [J].
吕开宇 ;
施海波 ;
李芸 ;
张姝 .
农业经济问题, 2020, (02) :23-30
[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 [J].
汪三贵 ;
冯紫曦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 (05) :8-14+154
[4]   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J].
左停 ;
刘文婧 ;
李博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5) :21-28+165
[5]   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调查与启示 [J].
张云华 ;
伍振军 ;
周群力 ;
殷浩栋 .
开放导报, 2019, (04) :7-11
[6]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四川实践 [J].
陈敬 ;
袁威 .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9, 21 (04) :36-41
[7]   产业扶贫为什么容易失败?——基于贫困户增能的结构性困境分析 [J].
陈恩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 (04) :87-95
[8]   农业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内在机理与可行路径——基于江西林镇及所辖李村的调查 [J].
梁栋 ;
吴惠芳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 (01) :49-57+164
[9]   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实践困境与解决对策——基于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省区若干贫困县的调研总结 [J].
林万龙 ;
华中昱 ;
徐娜 .
经济纵横, 2018, (07) :102-108
[10]   反贫困中的政府、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耦合机制 [J].
吴理财 ;
瞿奴春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 (03) :1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