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贫困中的政府、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耦合机制

被引:10
作者
吴理财
瞿奴春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利益耦合机制; 反贫困; 产业扶贫; 鹤峰模式;
D O I
10.13968/j.cnki.1009-9107.2018.03.15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扶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企业参与扶贫的实践案例很多,但是关于政府、企业及贫困户反贫困协同行动如何持久却是一个探讨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对鹤峰县"扶贫项目民营业主负责制"模式的考察,力求剖析政府、企业及贫困户在反贫困中达成一致行动的缘由,在此基础上探究此模式包含的利益耦合机制,试图回答协同反贫困行动如何持续这一问题。分析认为"鹤峰模式"使得地方政府绩效增加、扶贫企业获利和贫困户实现减贫。总结了"鹤峰模式"的几个特征:其推行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扶贫成本分担机制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政府的主导下企业与农民的关系得以重新建构,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其能长期持续运行的核心动力。鹤峰县的这一反贫困模式至少有以下3点启示:一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大面积的贫困问题,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二是产业扶贫能否持久的关键在于是否建立起有效的动力机制;三是"鹤峰模式"具备较强的推广性和可复制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村企共建”与精准扶贫 [J].
罗兰 ;
乔圣茹 ;
王东阳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07) :156+158-156
[2]   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农村命运共同体建构 [J].
刘海军 ;
王平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3) :24-30
[3]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 [J].
许汉泽 ;
李小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1) :9-16
[4]   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我国精准扶贫 [J].
常方瑛 .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20 (01) :205-207
[5]   精准扶贫视角下扶贫移民成本分担机制的构建 [J].
王海宝 ;
施国庆 ;
严登才 .
云南社会科学, 2016, (06) :42-47+183
[6]   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进化博弈分析 [J].
闫东东 ;
付华 .
农村经济, 2015, (02) :82-85
[8]   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 [J].
杨雪冬 .
社会科学, 2012, (11) :4-12
[10]   命运共同体:一种可持续的企业扶贫创新模式 [J].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扶贫创新模式”课题组 ;
贾旭东 .
中国经贸导刊, 2008, (09)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