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与三江并流区新构造期划分及环境演化

被引:6
作者
明庆忠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新构造期准平原; 高原发育和裂解; 环境演变; 青藏高原; 三江并流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6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青藏高原隆升成为高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代环境演化的重要事件。青藏高原在新构造期上升阶段可划分为非高原-准平原时期和高原发育时期(包括低高原阶段、高高原阶段、世界屋脊阶段)。作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和东南缘的三江并流区,新构造时期上升阶段可划分为:地表夷平-准平原时期、高原雏形-岭/盆/谷形成时期、强烈抬升-高原形成期、高原裂解-纵向岭谷发育期等。各新构造期的构造运动的环境效应有所不同。经漫长的地质历史演进,形成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Late Cenozoic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uplift on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central Himalaya: a reappraisal from field data.[J].Monique Fort.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1996, 1
[2]   湘桂黔滇藏一线覆盖型岩溶地貌特征与岩溶(双层)夷平面 [J].
李德文 ;
崔之久 ;
刘耕年 ;
不详 .
山地学报 , 2000, (04) :289-295+385
[3]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环境变化 [J].
施雅风 ;
李吉均 ;
李炳元 ;
姚檀栋 ;
王苏民 ;
李世杰 ;
崔之久 ;
王富保 ;
潘保田 ;
方小敏 ;
张青松 .
地理学报, 1999, (01) :12-22
[4]   青藏高原二期隆升与亚洲季风孕育关系探讨 [J].
施雅风 ;
汤懋苍 ;
马玉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263-271
[5]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J].
蒋复初 ;
吴锡浩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2) :3-5
[6]   青藏高原夷平面与岩溶时代及其起始高度 [J].
崔之久 ;
高全洲 ;
刘耕年 ;
潘保田 ;
陈怀录 .
科学通报, 1996, (15) :1402-1406
[7]   横断事件:亚洲东部晚新生代的一次重大构造事件 [J].
陈富斌 .
山地研究, 1992, (04) :195-202+287
[8]   现代青藏高原上升速度问题 [J].
张青松 ;
周耀飞 ;
陆祥顺 ;
徐秋六 .
科学通报, 1991, (07) :529-531
[9]   青藏高原上升对我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影响 [J].
张林源 .
兰州大学学报, 1981, (03) :142-155
[10]   青藏高原的盐湖 [J].
陈克造 ;
杨绍修 ;
郑喜玉 .
地理学报, 1981, (01)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