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安全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垦潜力评价

被引:21
作者
韦仕川 [1 ]
刘勇 [2 ]
栾乔林 [1 ]
王湃 [1 ]
机构
[1]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 经济; 未利用地; 适宜性评价; 宜耕; 东营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083306 ; 0903 ;
摘要
未利用地的开垦是土地开发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文深入分析影响研究区土地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从生态安全性、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3个方面构建未利用地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各评价要素空间图层进行叠加和统计分析,研究未利用地在不同条件下适宜性开发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东营市未利用地总规模为27.14万hm2,考虑生态因素后,可开垦的未利用地面积为7.72万hm2,所占比例为28.44%。从自然适宜性评价来看,可开垦利用的未利用地面略有减少,面积为7.49万hm2。考虑经济因素之后,可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为3.67万hm2,所占比例为13.72%。研究结论,生态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制约东营市未利用地开垦的主要因素,可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为3.67万hm2。该研究结果可为东营市未利用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44 / 2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Land-use suitability analy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promising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J].
Collins, MG ;
Steiner, FR ;
Rushman, MJ .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1, 28 (05) :611-621
[2]   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资源开发模式——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J].
韦仕川 ;
吴次芳 ;
杨杨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01) :55-60
[3]   建立未利用地开发引导约束机制 [J].
强海洋 .
中国土地, 2012, (12) :30-30
[4]   对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几点思考 [J].
喻锋 .
国土资源情报, 2011, (10) :19-21
[5]   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J].
牛海鹏 ;
张安录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5) :316-323
[6]   基于SOTER的中国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适宜性评价 [J].
张甘霖 ;
吴运金 ;
赵玉国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4) :1-8+392
[7]   北京市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布局研究 [J].
关小克 ;
张凤荣 ;
郭力娜 ;
赵婷婷 .
资源科学, 2010, 32 (03) :580-587
[8]   基于适宜性的济南市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估 [J].
王筱明 ;
闫弘文 ;
卞正富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2) :307-312
[9]   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J].
张凤荣 ;
郭力娜 ;
关小克 ;
史娟 ;
徐艳 ;
张杰磊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09) :4-8+14
[10]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J].
俞艳 ;
何建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1) :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