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58
作者
牛海鹏 [1 ,2 ]
张安录 [2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2]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经济分析; 补偿标准; 土地利用; 生态社会效益; 外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测算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该文首先基于耕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构了耕地利用效益体系,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然后以河南省焦作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2002、2004和2006年4期数据,运用当量因子法和替代成本法测算了各年耕地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发展阶段系数测度了不同质量级别单位面积耕地的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2、2004和2006年,焦作市耕地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分别为10699.3、10830.9、14186.2和15542.3元/hm2,表明耕地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增强而增加;耕地利用社会效益占生态社会效益比重从2000年的42.99%上升到2006年的48.41%,尤其是粮食安全效益比重上升更为明显,表明粮食安全效益和社会保障效益的重要性将日趋凸现,同时也表明以往忽视社会效益单纯的耕地生态效益补偿研究是片面的;基于耕地质量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修正,焦作市2006年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的现实值从最低级别的4653.2元/hm2上升到最高级别的9333.6元/hm2,表明单位面积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的高低与其质量高低和区域支付意愿大小密切相关。通过对焦作市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与现实值的测算,为焦作市构建具有动态性和可调性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和补偿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16 / 3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测算——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 [J].
牛海鹏 ;
张安录 .
资源科学, 2009, 31 (08) :1400-1408
[2]   北京市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价值估算方法 [J].
李翠珍 ;
孔祥斌 ;
孙宪海 .
地理学报, 2008, (03) :321-329
[3]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消费和价值化 [J].
谢高地 ;
甄霖 ;
鲁春霞 ;
曹淑艳 ;
肖玉 .
资源科学, 2008, (01) :93-99
[4]   农业生态补偿的原理与决策模型初探 [J].
陈源泉 ;
高旺盛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10) :163-166
[5]   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测算方法探讨——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J].
陈丽 ;
曲福田 ;
师学义 .
资源科学, 2006, (06) :86-90
[6]   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 [J].
蔡运龙 ;
霍雅勤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84-1092
[7]   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估算方法与应用——以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为例 [J].
粟晓玲 ;
康绍忠 ;
佟玲 .
生态学报, 2006, (06) :2011-2019
[8]   农地外部效益保护研究 [J].
孙海兵 ;
张安录 .
中国土地科学, 2006, (03) :9-13
[9]   耕地资源价值重建与农业补贴——一种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取向 [J].
俞奉庆 ;
蔡运龙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1) :18-23
[10]   耕地资源价值探讨 [J].
俞奉庆 ;
蔡运龙 .
中国土地科学, 2003, (03)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