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57
作者
杨晓琳 [1 ]
宋振伟 [2 ]
王宏 [1 ]
石全红 [1 ]
陈阜 [1 ]
褚庆全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黄淮海农作区; 气候变化; 冬小麦; 气象因子; 生育期需水量; 灌溉需要量; 降水耦合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鉴于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对制定灌溉策略与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本文依据黄淮海农作区50个气象台站近50年(1960—200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利用SIMETAW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域7个亚区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适宜灌溉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各主要气象因子时空变化趋势以及需水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50年来,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在1970—1999年间显著下降9.21~18.90mm.10a 1;冬小麦需水量多年平均值为452.4 mm;灌溉需要量在不同亚区间变化不同,其中在汾渭谷地水浇地二熟旱地一熟兼二熟区和豫西丘陵山地旱坡地一熟水浇地二熟区呈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10.02~13.48 mm;生育期降水耦合度仅为0.40。生育期需水量、灌溉需要量在空间上呈现两边多、中间少的分布,在豫西丘陵山地旱坡地一熟水浇地二熟区最高,分别为457.32 mm、335.33 mm;在海河低平原缺水水浇地二熟兼旱地一熟区最低,分别为363.24 mm和247.51 mm。50年来,黄淮海农作区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不显著下降,风速、相对湿度、太阳辐射显著下降;冬小麦需水量下降主要受太阳辐射、温度、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降水的综合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气象原因为太阳辐射量下降,温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与冬小麦需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平均湿度与其呈显著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气候资源变化趋势 [J].
马洁华 ;
刘园 ;
杨晓光 ;
王文峰 ;
薛昌颖 ;
张晓煜 .
生态学报, 2010, 30 (14) :3818-3827
[2]   新乡地区冬小麦缺水量适宜估算模式研究 [J].
刘战东 ;
段爱旺 ;
高阳 ;
刘浩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04) :775-781
[3]   华北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 [J].
刘园 ;
王颖 ;
杨晓光 .
生态学报, 2010, 30 (04) :923-932
[4]   基于SIMETAW模型的北京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估算 [J].
孔箐锌 ;
张海林 ;
陈阜 ;
宋振伟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14 (05) :109-115
[5]   河北省近35年农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J].
李春强 ;
李保国 ;
洪克勤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2) :359-363
[6]   关中地区气候变化对主要作物需水量影响的研究 [J].
曹红霞 ;
粟晓玲 ;
康绍忠 ;
王振昌 .
灌溉排水学报, 2008, (04) :6-9
[7]   太行山前平原近40年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J].
孙宏勇 ;
刘昌明 ;
王振华 ;
张喜英 ;
董博飞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6) :18-21
[8]   华北主要作物需水量近50年变化趋势及原因 [J].
刘晓英 ;
李玉中 ;
郝卫平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10) :155-159
[9]   华北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宏观调控对策研究 [J].
王道波 ;
张广录 ;
周晓果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5, (02) :46-51
[10]   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J].
刘晓英 ;
林而达 .
水利学报, 2004, (02) :77-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