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非正规金融减贫效应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15
作者
谢婷婷
郭艳芳
机构
[1]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非正规金融; 减贫效应; VAR模型;
D O I
10.15970/j.cnki.1005-8575.2015.05.005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832.7 [地方金融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1 ; 020204 ;
摘要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正规金融服务缺位现象严重,非正规金融成为贫困地区经济主体的主要融资渠道。本文以新疆为例,在测算1988-2013年新疆FGT指数和非正规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构建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新疆的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减缓贫困有显著的影响,且对贫困减缓的贡献率超过正规金融,但是存在时滞性。鉴于此,应正视非正规金融在反贫困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适时放开金融市场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接纳,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 [J].
高远东 ;
张卫国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5 (12) :116-120
[2]   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J].
邹小芳 ;
姜学勤 .
学术论坛, 2014, 37 (08) :94-98
[3]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非线性研究——基于PSTR模型的分析 [J].
苏静 ;
胡宗义 ;
唐李伟 .
农业技术经济, 2014, (01) :81-90
[4]   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冉光和 ;
汤芳桦 .
经济问题探索, 2012, (01) :185-190
[5]   新疆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为特征分析 [J].
黄文胜 .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 (19) :4103-4105
[6]   中国未观测信贷规模的变化:1978~2008年 [J].
李建军 .
金融研究, 2010, (04) :40-49
[8]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绩效分析 [J].
高艳 .
金融研究, 2007, (12) :242-246
[9]   教育与消除农村贫困:基于上海市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刘修岩 ;
章元 ;
贺小海 .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10) :61-68
[10]   农业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基于安徽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巩前文 ;
张俊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4) :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