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涉入管理与私营企业职业经理的心理所有权——基于“我们”意识的新理论解释

被引:13
作者
朱沆 [1 ,2 ]
韩晓燕 [3 ]
黄婷 [4 ]
机构
[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大管理研究》编辑部
[3] 广州农商银行
[4]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
心理所有权; 家族涉入管理; 工作关系亲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5 [私营企业];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私营企业中职业经理的奉献精神与家族经理的高承诺为何难以兼得?本文融合心理所有权理论与本土社会心理学相关观点,提出在私营企业中没有股权的职业经理主要通过形成共享心理所有权来获得工作激励;而与企业主密切关系,形成"我们"意识,是职业经理产生共享心理所有权的关键路径,企业主的家族成员涉入管理会诱导职业经理自我归类为"外人",阻碍他们形成"我们"意识,削弱他们的工作激励,仅在无家族涉入时职业经理才有机会通过这一路径提升心理所有权。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情景实验同时检验假设,发现家族涉入管理与双方的工作关系亲密度、经理的心理所有权之间均存在显著因果关系,而关系亲密度完全中介了家族涉入管理对经理心理所有权的负面影响。上述结果支持本文的理论假设,提示家族涉入管理划定了借助密切私人关系激励职业经理的适用边界。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心理所有权前沿研究述评 [J].
朱沆 ;
刘舒颖 .
管理学报, 2011, 8 (05) :784-790
[2]   突破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绩效评价的误区——家族雇员治理模式的调节作用 [J].
何轩 ;
李新春 .
南京社会科学, 2011, (03) :26-31+42
[3]   关系化还是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 [J].
杨宜音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4) :148-159+207
[4]   赋予股权还是泛家族化——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的实证研究 [J].
何轩 ;
陈文婷 ;
李新春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5) :109-119
[5]   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基于本土企业的视角和浙江企业的实证 [J].
吕福新 ;
顾姗姗 .
管理世界, 2007, (05) :94-103
[6]   信任与家族企业的成长 [J].
储小平 ;
李怀祖 .
管理世界, 2003, (06) :98-104
[7]   “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 [J].
杨宜音 .
社会学研究, 1999, (02) :40-54
[8]  
永续经营[M]. 商务印书馆 , (加) 米勒, 2006
[9]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杨国枢著, 2004
[10]  
生育制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费孝通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