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隐性激励“双重缺位”问题探析

被引:11
作者
黄再胜
机构
[1]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上海
关键词
隐性激励; 双重缺位; 经理行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1 [国有企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认为 ,企业隐性激励是由外部市场竞争性激励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隐含契约性激励共同组成的。进而指出 ,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由于所处的外部市场竞争不充分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的扭曲 ,因而存在企业隐性激励机制的“双重缺位”现象。国有企业内外部隐性激励机制“双重缺位”是导致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行为短期化的根本原因。最后 ,文章给出了简要总结和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9+94 +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 [J].
林浚清 ;
黄祖辉 ;
孙永祥 .
经济研究, 2003, (04) :31-40+92
[2]   国有企业就业弱势群体形成原因与治理对策研究——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市场的缺陷及其修复 [J].
谌新民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01) :14-22
[3]   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悖论 [J].
江伟 .
改革, 2002, (03) :31-34
[4]   业绩评价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制度的激励性 [J].
黄群慧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6) :78-85
[5]   隐性激励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重构 [J].
肖艳 ;
石磊 .
当代财经, 2002, (03) :64-67
[6]   内部劳动市场的经济理性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 [J].
赵增耀 .
经济研究, 2002, (03) :76-82+96
[8]   报酬、声誉与经营者长期化行为的激励 [J].
黄群慧 ;
李春琦 .
中国工业经济, 2001, (01) :58-63
[9]   市场竞争与国企中的职位产权制度 [J].
曹正汉 ;
罗必良 .
经济学家, 2000, (04)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