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间对内开放对驱动工业绿色创新空间趋同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杨朝均
杨文珂
朱雁春
机构
[1]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关键词
省际间对内开放度; 地区异质性; 工业绿色创新; 空间趋同性;
D O 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8.0340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针对我国省际间对内开放度不平衡发展下工业绿色创新可能存在的地区异质性及空间趋同性,构建对内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评价方法对30个省级单位的对内开放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基尼系数等变异指标比较省际间对内开放度的地区差异,利用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省际间对内开放度约束下工业绿色创新的空间趋同性.研究发现:我国省际间对内开放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增加-降低的发展特点,而空间维度上存在东高西低的地区异质性特征.其中,东部地区间对内开放度的内部差异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我国整体及东部地区省际间工业绿色创新的分散离散程度将随时间推移而变化,但中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波动较大,尚需进一步调整改善;我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均会随时间推移达到一致的长期均衡,并且其邻近地区因经济发展情况、技术环境、研发水平等特征相似而呈现出的长期相互趋同.加速省际间对内开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放宽环境管制政策是促进我国整体和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适宜的环境管制强度是促进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省际间对内开放度的地区异质性来源及省际间对内开放约束下工业绿色创新的空间趋同情况,有利于我国在新经济形势下缩小省际间对内开放差异、加速对内开放,进一步提升工业绿色创新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189 / 320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中国绿色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研究 [J].
胡宗义 ;
李毅 ;
刘亦文 .
软科学, 2017, 31 (08) :1-4
[2]   贸易的技术创新效应——国内外贸易联动与部门间分工的权衡 [J].
谢莉娟 ;
王诗桪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7, (04) :97-112
[3]   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 [J].
马大来 ;
陈仲常 ;
王玲 .
管理工程学报, 2017, 31 (01) :71-78
[4]   中国污染物排放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J].
刘亦文 ;
文晓茜 ;
胡宗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 33 (04) :78-94
[5]   基于环保投入的区域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均衡性分析——以2004~2011年为例 [J].
逯元堂 ;
吴舜泽 ;
赵云皓 ;
李扬飏 ;
高军 .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 (05) :1586-1591
[6]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 [J].
毛其淋 ;
许家云 .
世界经济, 2014, 37 (08) :98-125
[7]   对外改革,对内开放,促进产业升级 [J].
余淼杰 ;
王宾骆 .
国际经济评论, 2014, (02) :49-60+5
[8]   内向和外向开放式创新组织模式研究——基于技术路线图视角 [J].
盛济川 ;
吉敏 ;
朱晓东 .
科学学研究, 2013, 31 (08) :1268-1274
[9]   基于分布动态学的跨国创新俱乐部收敛研究 [J].
孙玉涛 .
管理评论, 2013, 25 (06) :59-66
[10]   基于离差最大化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 [J].
李珠瑞 ;
马溪骏 ;
彭张林 .
中国管理科学, 2013, 21 (01) :174-179